由“木叶”说起——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清 

机构地区:[1]安徽阜南一中

出  处:《中学语文》2020年第29期43-45,共3页

摘  要: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说到,自屈原写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这动人的诗句以后,"木叶"便成为诗者所钟爱的形象。"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究其原因,"这与‘木’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的干枯落叶的艺术特征有关。"那么,"木"何以有这种艺术特征呢?林庚先生说这"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问题。"

关 键 词:暗示性 诗歌语言 《九歌》 林庚 洞庭波 形象思维 木叶 艺术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