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思想转型与作为诗学批评术语的“工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勇[1]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5期215-215,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工”“拙”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一对范畴,具有对立、转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工拙”在魏晋时期被用于文学批评,经过沈约、刘勰、钟蝶等人的发展,确立了以辞藻、声律、修辞和用典等文学形式为核心的理论内涵。在文学创作上,六朝人实践了追求形式美的主张,唐人因袭此风,树立了以“工”为美的审美典范。到了宋代随着儒学复兴,理学家构建了别开生面的思辨哲学,宋人取资于理学建构自己的诗学理论。

关 键 词:中国古典文论 诗学批评 儒学复兴 诗学理论 文学批评 工拙 沈约 文学创作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