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复兴

作品数:382被引量:42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白彤东高瑞泉张践吴光刘复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本位与盛得水住--评《朱熹文学研究》
《名作欣赏(上旬)》2025年第2期53-57,共5页乐进进 
宋型文化作为高度繁荣与成熟稳定的传统文化范式,呈现出政术交争、学术抗衡、艺术会通等现象浑融一体的共生形态,身处其间的士大夫群体也被视为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伴随唐宋儒学复兴思潮的兴起,宋代士人多被裹...
关键词:宋型文化 文学旨趣 儒学复兴 浑融 文化范式 文学本位 宋代士人 复合型人才 
梅尧臣送别诗的儒家文化意蕴及创作新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63-171,188,共10页胡健 巩本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代类书与诗学研究”(22CZW023);教育部教育类教指委中文专委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24JGYB037)。
梅尧臣三十年创作生涯留下近六百首送别诗,堪称其一生交游实录。他践行儒家之道而“涵咏于仁义之流”,送别诗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梅尧臣忠于内心、仁厚乐易,其送别诗长于推己及人,多描写风土人情和传达阅历经验,消解离别人对目的地的...
关键词:梅尧臣 送别诗 儒学复兴 忠恕之道 创作新变 
论宋代法律与辞赋的互动
《文学与文化》2024年第4期14-28,共15页丁涵 
2020年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2014)的阶段性成果。
宋代是法律儒家化过程的总结时代,其法制文明成就颇高,且特色鲜明。当此之际,大量承载着宋代儒法合流思想或反映当时法制生态的辞赋应运而生。宋人从法律的设计者、施行者、拥护者、反对者、得益者、获咎者的多重视角出发,运用赋体文学...
关键词:儒学复兴 法制建设 法律儒家化 科举考赋 
稿征启事
《当代儒学》2024年第1期275-276,共2页《当代儒学》编辑部 
本刊《当代儒学》是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儒家思想理论辑刊,每年出版两辑。近些年来,儒学研究的刊物纷纷涌现。但是,这些刊物的内容,往往是对传统“儒学史”的某种对象化的所谓“客观”研究,在这种研究中,儒家儒学成了“历史上的”...
关键词:儒学复兴 儒家思想 儒学研究 当代儒学 社会现实生活 儒学史 对象化 理论形态 
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时代背景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3期158-158,共1页张希清 
宋朝出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政治思潮和政治局面。这一政治现象的出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在宋朝,“君权神授”观念淡薄,儒学复兴、政治文化回向“三代”,庞大的科举出身士大夫群体崛起,政治文...
关键词:儒学复兴 士大夫 君权神授 政治思潮 政治局面 士风 制度架构 时代背景 
师道精神与韩愈、柳宗元的赠序创作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1期95-106,186,187,共14页杨玉锋 
中唐时期,文章创作领域出现了复兴古文的思潮,思想领域出现了重振儒学的思潮,两大思潮中,韩愈与柳宗元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中坚力量。重振师道精神是韩柳复兴儒学努力中的关键环节,面对日益堕落的士风和久已沦丧的师道,韩、柳二人以身作...
关键词:师道 赠序 儒学复兴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的时代背景
《新华文摘》2024年第5期164-165,共2页
张希清在《北京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宋朝出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政治思潮和政治局面,这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宋代“君权神授”的观念淡薄,打破了对天子的迷信,解放了士人的思想,...
关键词:儒学复兴 春秋战国时期 君权神授 政治思潮 士大夫 政治局面 孔孟之道 君臣观念 
中唐士人对三教融合的支持与排斥
《理论观察》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宋宇轩 
处于三教论衡的潮流中,中唐士人对儒释道三教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其一主张三教融合,积极吸收各家义理,对佛老二教并不排斥,这种立场以梁肃、柳宗元、白居易为代表。不过,三人在具体的融合观上又存在差异,体现出中唐士人思想的复杂性。其...
关键词:三教融合 佛老 儒学复兴 中唐时期 
《同道中国: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传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27-27,共1页
刘宁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5月本书以贯通中国文章史、思想史的视野,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发明,从成体之功、造语之力、文道追求三个主要角度,全面探讨了韩愈...
关键词:儒学复兴 中华文明史 三联书店 韩愈 中国思想史 古文 文章史 
儒学复兴运动视域下儒家生死观更新的两种路向——以韩愈、李翱、周敦颐的生死观为中心
《哲学分析》2023年第6期76-87,191,192,共14页盛宁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三教互动视域下的竺道生生活世界与思想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CZX023)阶段性成果。
近世儒学复兴运动之后,儒家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带有重新发现的意味,这既是对儒学内部主动回避这一问题的反弹,也是出于响应佛、道挑战以捍卫中华文化本根精神的价值自觉。在这个过程中,可区分出三个阶段,即关切—直面—超越。其中,关切阶...
关键词:生死观 韩愈 李翱 周敦颐 儒学复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