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祥元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9年第1期337-338,共2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为了凸显儒家“生生之论”与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差异,孙向晨的文章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儒家生生之论中的死亡问题,这就使得他对双方的比较有简单化之嫌。事实上,儒家的“生生之论”并非单纯地面向“生”、面向未来,而海德格尔的“向死而在”也并非只是关注死。可以说,双方都具有一个将生与死关联起来思考的思想结构。当然,此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掩盖它们思想实情的差异。进入此结构关联体的内部,进一步考察它们如何实现生与死的关联,可以看出儒家与海德格尔生死观依然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8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