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震[1] Wu Zhen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53-54,50,共3页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近年来,研究西哲的出身者开始大举进军中哲领地,似已构成中国哲学界的常态化趋势,这一现象表明跨中西哲学研究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这种跨中西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给中国哲学界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和广泛的。至少为中国哲学研究带来某种新视野、新观念,而视野和观念的拓展或转变,无疑将宣示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再是原地打圈、止步不前了,中国哲学将形成更多新领域以及呈现更为开放的新态势。我们已不必再为什么是“中国哲学”或什么是“西方哲学”的问题自我纠结,也不必再为“中国的”或“西方的”学术领地打造一道不可逾越的人为藩篱,哲学既是一种地域性知识,同时也应当属于人类的全球性普遍知识。问题在于,中国的“哲学”究竟能为普遍知识的“哲学”作出怎样的理论贡献,能否通过跨中西哲学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这是令人企盼的一桩哲学事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