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p16基因缺失在恶性间皮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Diagnostic value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detecting p16 gene deletion in malignant mesotheliom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蒙 柏乾明 赵露 刘绮颖 张岩 喻林 王坚 Sun Meng;Bai Qianming;Zhao Lu;Lao I Weng;Zhang Yan;Yu Lin;Wang Jian(Department of Pathology,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Institute of Pathology,Fudan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Oncology,Shanghai Medical Colleg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

出  处:《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年第12期1314-131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基  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8ZR14073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9MC1911000)。

摘  要: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MM)p16基因缺失情况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16基因缺失在M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48例MM的临床病理资料,24例良性间皮病变/肿瘤作为对照组。FISH法检测上述病例p16基因缺失情况。结果48例MM中p16基因总缺失率为35.4%(17/48),其中纯合性缺失7例,杂合性缺失10例。腹膜、胸膜和睾丸间皮瘤p16基因缺失比例分别为12/34(35.3%)、4/11和1/2。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双相型和未分类间皮瘤p16基因缺失比例分别为9/33(27.3%)、4/8、2/5和2/2。对照组8例反应性间皮增生、15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和1例多囊性间皮瘤均无p16基因缺失。结论p16基因缺失相对特异地发生于MM,但灵敏度偏低。不同部位及组织学亚型之间,p16基因缺失率存在一定差异,即胸膜MM略高于腹膜MM,肉瘤样型、双相型高于上皮样型。FISH法检测p16基因缺失有助于MM与反应性间皮增生、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关 键 词:P16基因 恶性间皮瘤 纯合性缺失 诊断及鉴别诊断 杂合性缺失 双相型 缺失率 荧光原位杂交 

分 类 号:R730.4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