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健红
机构地区:[1]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
出 处:《中学语文》2020年第34期47-50,共4页
摘 要:《孔乙已》历来就被赋予了很高的评价。鲁迅本人认为《孔乙已》是其小说的真正成熟。这篇评价极高的小说,数年来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解读。在众多解读中,《孔乙已》的主题往往被搭配上鲁迅“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叫喊与反抗”。出于此,人们一般认为孔乙已是一个精神上迁腐、虚伪,生活上懒惰、穷困,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知识分子的形象。揭示的是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然而,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提到过一段他与鲁迅先生的对话,我问《孔乙已》的好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