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来顺[1] Zhou Laishun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暨文化哲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 处:《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2期15-25,共11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俄国社会哲学研究”(18AZX015)阶段性成果;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16CGWT17);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重大问题研究”(HDJDY20161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在落后的旧俄国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直是列宁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既源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继承,源于对错误文化思潮的斗争,也源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到的具体性、迫切性、深层性问题。为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革命这一历史重任,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具体性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注重对以往文化遗产的批判性吸收、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注重基础教育与教师地位的提高、注重报刊杂志的文化宣传作用、深入清除官僚主义作风等。列宁力图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巩固文化领导权,特别是消除文化领域的异化,将旧俄国以东正教文化为根基的旧文化改造成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基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初俄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列宁在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基础性、前提性、具体性问题。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重视,对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具体举措的实践探索,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分 类 号:A82[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