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多样性成因续说——以叙事组合方法为中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敏 陈德运[2] 

机构地区:[1]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2]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1期50-53,共4页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摘  要:"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1],关于历史解释多样化的成因,冯一下先生认为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解释方法、受众等相关,并着眼受众变化补说了多样化成因。[2]受先生启发,我们从解释方法中的叙事组合切入,续说多样化成因。一、线条性叙事组合线条性叙事以时间为线索,如线条一般前后相接,注重叙事完整性。时间是基本线索,不同时间段即可划分不同的叙事线段或找到不同的叙事起点。故解释因叙事线段数量的调整或叙事起点调整而变化。

关 键 词:认识客体 组合方法 认识主体 基本线索 多样化 性叙事 受众变化 多样性 

分 类 号:G633.5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