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海君[1]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2期48-55,共8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对日俄资源的择取”(L19BZW014);鞍山师范学院科技处项目“周氏兄弟儿童观比较研究”(17kyxm11);鞍山师范学院卓越人才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新文科思维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体系和观念的建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留日时期的周作人受到欧美现代人道主义和日本儿童文化思潮影响,自觉关注中国儿童问题。这种研究在晚清中国是空谷足音,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周作人敏锐地意识到,儿童的发现和现代教育关涉中国现代启蒙事业及现代文化重建问题。发现儿童便是发现人,重视儿童教育的问题,便是重视人的启蒙及现代性问题。儿童的现代教育如何得以实施,他们有怎样的社会和文化根基,儿童本位论如何实践,正是决定着中国启蒙事业的走向。
关 键 词:儿童本位论 现代人道主义 周作人 儿童的发现 儿童教育观 思潮影响 文化根基 晚清中国
分 类 号:G610[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I106.8[文化科学—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