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妥协、混杂——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演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米微微 胡东平[1] 

机构地区:[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出  处:《今古文创》2021年第19期114-115,共2页

基  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违和’到‘维和’:翻译和谐伦理研究”(17ZDB12)。

摘  要:后殖民主义思潮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基石是颠覆二元对立的西方哲学传统的解构主义。这场思想运动充满着被殖民者对殖民文化霸权的负面情绪,一种是绝望,反映到翻译活动中带来的是妥协式的翻译策略;一种是愤怒,带来的是抵抗式的翻译策略。妥协策略的代表是巴西食人主义翻译,抵抗策略的代表是异化翻译策略,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翻译是异化策略的进化。

关 键 词:后殖民主义翻译 解构主义 食人主义翻译 异化 混杂性 

分 类 号:H315[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