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巧晖[1,2] Mao Qiaohui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 处:《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34-38,共5页Folk Culture Forum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者资助计划’项目”成果之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学术史”(项目编号:20BZW190)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世纪中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报纸、杂志等,“民族”一词开始出现,它基本是race、nation、people的对译。这一词汇的出现体现了中国传统族类观与西方民族思潮相遇后的一种转化。①当然,后来“民族”一词的广泛使用更多是受到日本的影响。20世纪初,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知识人中传播已较为普遍,国内各族群的民俗引起关注。在北京大学发起的歌谣搜集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