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建构论: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  被引量:10

Typical Construction Theory:From Artistic Images to Cultural Symbo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震[1] 李牧泽[2] LI Zhen;LI Muze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7期4-17,共14页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9ZDA27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典型理论是在对某位作家艺术家的某部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的分析中概括出来的。本文提出的典型建构论认为,典型是某个原创的艺术形象在时空流变中,通过跨文类、跨文体、跨艺术门类、跨媒介的叙事与传播,以及批评家的阐释与再阐释,社会公众的文化习俗、审美习惯、想象力和公众舆论等途径与方式的协同建构,才逐步完成的。典型建构的结果是将艺术形象约定俗成为特定时空中为人们所共识、共用、共享的文化符号。当然,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媒介,以及不同建构主体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决定了典型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建构的程度和效果也会呈现出多样性,包括某些建构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对原创艺术形象典型性的解构。在今天提出典型建构论,对现实主义文艺的开放化,对自觉建构已有典型形象,对创造更多新时代的典型形象,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典型形象 典型建构论 文化符号 跨文体书写 跨媒介叙事 

分 类 号:I01[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