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真语言”生成标准的探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露萍[1] 牟霏 TANG Lu-ping

机构地区:[1]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2]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出  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23期54-57,共4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基  金: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教育语言学学科定位与研究范围的探究”(项目编号:遵师BS[2016]07号)的研究成果。

摘  要:“真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语言,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对“真语言”生成标准的探究既是为了提出标准,也是为了推进教学高质量地发展。“真语言”的生成标准应基于非量化的评判,主要体现在:“教”是否具有知识态度与关怀责任、学生是否获得全面成长、教学交往意义是否增殖等方面。这一标准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真正意义的建构交往观和完整意义的知识观,并融入对学生的关怀与爱,使学生不仅能实现认知的建构,而且还能促成其他积极品质的生成,最终构建有效交往的教学形式,激发有效交往的驱动力,调动有效交往的积极因素,提升有效交往的增殖性。

关 键 词:“真语言” “教” “学”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有效交往 生成标准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