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8期51-52,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20世纪初,分析哲学“强纲领”以拒斥形而上学为要旨,蒯因的《论何物存在》(1948年)将存在问题重新纳入了分析哲学视域。针对蒯因提出的存在论承诺,以卡尔纳普和普特南为代表的紧缩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同时以亚布洛为代表的虚构主义者对这两种争论进行了调和。近20年来,以法因、谢弗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认为,存在问题的核心不再是“何物存在”,而是“何物基础”,奠基理论正是重构存在问题以及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4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