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春华[1] 于联凯[2] WANG Chun-hua;YU Lian-kai
机构地区:[1]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山东临沂276005 [2]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出 处:《临沂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38-56,共19页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
摘 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的认识论根源是东夷仁俗与孔子之前及同时代人们对于“仁”的使用与理解。孔子与其弟子一起创立了仁的理论体系,这个创立过程应该是从四十五岁以后到周游列国之前的十年左右的时间。孔子仁学的逻辑构成包括三个层面:仁本体的构成;为仁、行仁的逻辑层次;为仁、行仁的圣景——中和之美。“仁”本体由“一核心”、二翼、一极点、二十四德构成。孔子仁学与其对天命的认知有契合之处,但与现实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无论如何,孔子的仁学意义重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