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是理解的笙箫——《秋天的怀念》教学解读举隅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华平[1] 杨玉荭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610068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10期56-59,共4页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正道语文:百年语文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坚守”(编号:FHB17059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秋天的怀念》中有四处涉及母亲进出房间的情节,其中有三处采用了“悄悄”一词来形容母亲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行为,只有一处没有用,而是直接写“母亲进来了”。这一处,是“我”对母亲央求去看花一事态度的转变点,也是母亲艰难处境的爆发点。“悄悄”一词的反复使用以及突然消失,体现了作者言语表达的匠心,也是解读文本的语言标志。

关 键 词:《秋天的怀念》悄悄 文本形式 文本解读 语言标志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