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211-220,共10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鲜农产品全渠道转型中顾客契合的影响机理研究”(20GL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工智能产品负面体验形成机理研究:自主权冲突视角”(GL20114)。
摘 要:人工智能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在实际使用中,消费者普遍对此类产品评价较低。针对这一矛盾现象,经过三阶段的扎根理论编码分析,从消费者自我扩展感知的角度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品的主动性、学习性、关联性和情境感知性是对消费者影响最为深刻的智能性。在消费者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时,如果产品行动和消费者意愿一致,人工智能产品一系列智能性会给消费者带来自我扩展感知,这一感知能够积极地影响消费者对人工智能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评价;但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当产品行为和消费者意愿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消费者自我扩展感知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带来消费者消极的产品评价及影响其后续的购买意愿。因此,在营销实践中,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应突出产品的主动性、关联性、学习性和情境感知性,并且强调尊重消费者的真实意愿,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对产品的评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7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