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C理论的言语交际多向思维法浅说--以《变形计》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炳林[1] 赵盼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黔南科技学院,贵州惠水550600

出  处:《学术与实践》2021年第2期36-45,共10页ACADEMIC AND PRACTISE

基  金:贵州大学校级项目: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实证研究(GDGJYJ2020010)。

摘  要:随着社会言语交际的发展,人们所重视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朝着其他方向拓展,如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面试中求职者与面试官的交流;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父辈晚辈之间的交流沟通等。这些无一不是人们生活必须面对的方方面面。因此,言语交际越发显得重要,越发具有多向性。然而,怎样才能使言语沟通效率达到最大化是目前人们一直所关注的。言语交流受到大脑思维的支配。思维有很多种方式,而在言语交际中,多向思维法因其灵活性占了一定的比重。本文结合心理学PAC理论,以教育类节目《变形计》一集中的对话为例,分析在言语交际中不同情境下听者的心理因素对其言语交际的影响,并提出运用多向思维法转变说话方式,以此提高沟通者的说话技巧,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从而使交流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对人际间的有效交流和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 键 词:PAC理论 言语交际 多向思维 换位思考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