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煌明 Li Huangming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意象哲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20年第1期59-83,共25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关于中国哲学的诠释理论与方法,目前学界已经取得了不少可观的成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和影响性的观点与思路。例如: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张祥龙的"现象诠释"、劳思光的"基源问题"、傅伟勋的"创造诠释"、蒙培元的"回到原点"、潘德荣的"德行诠释"、林安梧的"五阶诠释"、陈少明的"叙事诠释",以及含义广泛的"经典诠释",等等。但是,毋庸讳言,现有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三点:一是缺乏系统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21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