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周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弥勒造像的特征及原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丹丹 马倩倩 缪甜 

机构地区:[1]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00081

出  处:《华夏文化》2022年第1期19-22,共4页Chinese Culture

摘  要: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即太和十八年(494)就已经开始开窟造像。北魏以来,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断续营造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块。在北魏时期和唐代达到造像的高峰,其造像分别占据龙门窟龛造像总数的30%和60%。洛阳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区位因素,是北魏迁洛后的都城和唐朝的东都,其佛教因素除远传而来的印度佛教外,还包括已经中国化了的近传佛教。

关 键 词:洛阳龙门石窟 迁都洛阳 碑刻题记 武周时期 北魏 印度佛教 东魏 区位因素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