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爱民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3期185-192,共8页Marxism & Reality
摘 要:合理重构是哈贝马斯阐发其不同理论主张时运用的主要方法。他引入此概念主要是为了将其与自我反思概念相区别,这一区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在完成语言学转向后对精神分析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即不再主张作为方法的精神分析能为批判的社会理论提供模板,而是认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必须以重构科学为基础。合理重构的任务是恰当地使用日常语言转译那些人们日用而不知的知识,使之能被人们明确地意识到和认识。这些前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无法通过先验直觉得到直接确证,而必须借助言说者本人的经验来确证。因此,在展开具体的重构时,首先要通过启发式问答的方式从清晰的案例开始,然后逐步建立有关潜在知识的各种假设,最后再通过经验问答的方式来检验这些假设。合理重构之所以深受哈贝马斯的青睐,与他对批判理论的定位紧密相关。在他看来,批判的社会理论必须依赖于批判对象中蕴含的理性潜能,因此只能通过重构的方式才能得到批判的合理标准。不过,对合理重构的坚持反过来也限定了批判理论的功能,即在如何以其为指导进行政治斗争以及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方面,这种理论只能束手无策地保持沉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