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古今异义与义利之辨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Jun Zi” and the Debate about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牛冠恒[1] Niu Guanhe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  处:《文史知识》2022年第7期117-122,共6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在古汉语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实词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例如古代的“走”指的是跑,与今天的“走”意思不同。阅读古籍,要特别留意古今异义词,最忌用今天的词义理解古语。《论语》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如多次出现的“君子”一词。人们往往把“君子”解为有道德的人,如朱熹把它解为“成德之名”,杨伯峻先生在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认为:“《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关 键 词:杨伯峻 义利之辨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古今异义词 词义理解 有道德的人 君子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