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涛
机构地区:[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出 处:《中国翻译》2022年第3期165-169,共5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摘 要:第三十三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译阿竞赛原文《从春游到溺水》颇具汉语散文的语言特色。阿译汉竞赛原文《》(《论语言与民族属性的紧密联系》)则节选自一篇学术论文,结构严谨、逻辑缜密,长、复句多、论述性较强。两份赛题均对参赛选手的双语文化素质及阿汉互译技巧形成了不小的挑战。许多参赛译文频频出彩,展现了译者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跨文化翻译意识。但通观参赛译文,可以发现,大部分选手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缺乏对文章语篇层面的宏观把握,孤立地处理“字”“词”“句”乃至“篇章”。这导致许多参赛译文浮于对表面信息的转换,但行文结构松散、层次混乱、语义断裂,难以准确传递原文的主题意义、语言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本文以阿汉互译过程中语篇的解构与重构为切入点,结合参考译文,从结构重组、视角转换和语义贯通三方面对本届大赛阿汉语对互译项目的参赛译文展开评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