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开发[1,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2]中国作家协会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8期39-46,共8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研究”(18BZW14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小品”一词源自公元4世纪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与“大品”相对,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到了晚明,它正式成为文类的概念。此时“小品”的外延甚广,包含众体,“许多文体,如序、跋、记、尺牍乃至骈文、辞赋、小说等几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成为‘小品’”a。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它绝非明代前后七子式的载道派的古文。清朝大一统的专制统治建立后,晚明小品受到了无情的打压。及至“五四”时期,“小品”的概念开始复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小品文”至少有五种不同的意涵:随笔、闲话笔调的散文、杂文、记叙抒情散文与作为文类的散文。本文重点追踪闲话笔调的随笔意义上的“小品文”,兼及作为记叙抒情散文和文类的“小品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