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品文”概念的历史语义--“现代散文文体概念的流变”之二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开发[1,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2]中国作家协会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8期39-46,共8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研究”(18BZW14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小品”一词源自公元4世纪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与“大品”相对,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到了晚明,它正式成为文类的概念。此时“小品”的外延甚广,包含众体,“许多文体,如序、跋、记、尺牍乃至骈文、辞赋、小说等几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成为‘小品’”a。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它绝非明代前后七子式的载道派的古文。清朝大一统的专制统治建立后,晚明小品受到了无情的打压。及至“五四”时期,“小品”的概念开始复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小品文”至少有五种不同的意涵:随笔、闲话笔调的散文、杂文、记叙抒情散文与作为文类的散文。本文重点追踪闲话笔调的随笔意义上的“小品文”,兼及作为记叙抒情散文和文类的“小品文”。

关 键 词:抒情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现代散文 小品文 前后七子 晚明小品 专制统治 佛经翻译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