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子

作品数:225被引量:21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史小军杨连民黄仁生陈文新孙学堂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大历诗歌对朝鲜朝中期汉诗创作的影响
《文艺争鸣》2024年第11期195-199,共5页孙娜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东亚走廊视域下明清吉林纪行文学研究”(批准号:2022B185)的阶段性成果。
朝鲜朝中期,朝鲜诗人因一味学习宋诗而导致汉诗创作陷入僵化与重复的怪圈。与此同时,明“前后七子”推崇盛唐诗的复古观传入朝鲜,为朝鲜诗人创作指出新的方向,汉诗创作由学习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改为提倡学习唐诗。在这一过程中,李...
关键词:前后七子 宋诗 盛唐诗 大历诗歌 苏黄 汉诗创作 朝鲜诗人 复古观 
同声与异响:明代前后七子歌行体诗创作考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67-74,共8页巴壮壮 
2023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3CZW006)。
弘治至嘉靖时期,以前后七子为中心的复古派作家歌行体诗创作兴盛,且表现出与前代作家不同的创作特征。前七子歌行体诗在模仿中注重创新变化,重神韵而轻形似,注重自我意识表达和书写。后七子承继复古理论并作出调整,歌行体诗艺术成就虽...
关键词:歌行体诗 前后七子 复古 
物情 人事 志趣 悼妻——细读归有光《项脊轩志》
《读写月报》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安亚 
明代,归有光冲破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束缚,反对剽窃,从身边日常细小事情出发,以简省雅洁的语言表达深挚情感,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文坛的中流砥柱。他的《项脊轩志》既有物情、人事,更有“偃仰啸歌”的志趣和对妻子最沉痛的悼...
关键词:诗必盛唐 归有光 文必秦汉 生命意蕴 前后七子 《项脊轩志》 物情 雅洁 
浅论《项脊轩志》中的“老妪”与“吾妻”
《语文月刊》2023年第11期82-85,共4页肖仁荣 
被誉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狭隘文学主张,提倡回归生活、质朴自然的散文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项脊轩志》即很好地践行了其文学理念,以平淡的语言叙写寻常生活琐屑,饱含真挚深厚的情感。后世论者...
关键词:质朴自然 诗必盛唐 文必秦汉 文学主张 前后七子 《项脊轩志》 归有光 文学理念 
江山代有才人出
《新民周刊》2023年第28期F0003-F0003,共1页孔冰欣 
本期封面报道重点关注了盛唐的诗人们,也给了李白与杜甫这两位代表性的“大佬”足够多的赞美。是以,此处亦何妨引用引用赵翼之作,稍稍“唱唱反调”(其实并不是真的反调)。晚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
关键词:独抒性灵 诗必盛唐 袁宏道 文必秦汉 前后七子 张问陶 创作主张 性灵派 
明代复古派研究的省思与展望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55-57,共3页郑利华 
在明代文学史上,要说对本朝和清代文坛发生影响的广度和强度,没有哪一个文学流派比得上以前后七子为核心的复古派。明末清初以来,出于强烈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识,文人群体对复古派的訾议呈现上升态势,形成代际冲突。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7...
关键词:复古派 前后七子 文学流派 文人群体 代际冲突 学术环境 多元化研究 反思和批判 
前后七子辞赋复古对当下写作教学的启示
《汉字文化》2023年第8期110-112,共3页范森屿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明清辞赋中的国家形象研究”(编号:202210304004Z)的相关成果
明代中后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反对当时盛行的台阁体,倡导“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认为在写作时要向前人取法,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融入真情实感进行创作,给我们现代...
关键词:明代 前后七子 辞赋 复古 写作教学 
明朝巴蜀诗人对前后七子复古诗论的反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郭浩南 
明弘治以后,西南一隅的巴蜀诗人却勇于逆潮流而上,冷静观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围绕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观以及诗歌审美观上三个方面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诗论中的弊端,表达了自己坚持传统诗学的理论主张,表现出与文学反复古团体诗学观...
关键词:巴蜀诗人 前后七子 诗歌本质论 诗歌创作观 诗歌审美论 
“前后七子”并称与“前七子”塑造之完成——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为重点
《文史哲》2022年第4期142-155,168,共15页孙学堂 
“前后七子”并称始于明末,此前“嘉隆七子”的名号已广为流传,而李开先用过的“弘德七子”之称至此方被主流文坛所知。“前后七子”并称,实质是强调二者的相似性。以此为契机,钱谦益对明代复古派展开了系统的述评,在派系关系方面,把历...
关键词:文学史 前七子 复古派 钱谦益 
现代“小品文”概念的历史语义--“现代散文文体概念的流变”之二被引量:2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8期39-46,共8页黄开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研究”(18BZW147)的阶段性成果
“小品”一词源自公元4世纪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与“大品”相对,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到了晚明,它正式成为文类的概念。此时“小品”的外延甚广,包含众体,“许多文体,如序、跋、记、尺牍乃至骈文、辞赋、小说等几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成为...
关键词:抒情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现代散文 小品文 前后七子 晚明小品 专制统治 佛经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