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中水与月的文学况味——基于物象、意象、意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干 

机构地区:[1]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出  处:《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5期15-19,共5页

基  金: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世界遗产视野下中学生人文素养涵育研究”(C-c/2021/02/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苏轼《赤壁赋》形式通脱畅达、状物虚缈若仙且述理深挚无穷,三者共同架构起篇章中韵致横生的文学兴味与美感表达,并使其成为文赋这一文学形式最高成就的代表。水与月作为篇章中重要的描绘对象,不仅从外在形式上串联起整篇文本,亦于苏轼的抒怀与述理之中被赋予深刻的情感内涵与象征意味。

关 键 词:象征意味 情感内涵 《赤壁赋》 述理 最高成就 苏轼 文赋 通脱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