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脱

作品数:119被引量:17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章妹张建明邓江山史国屏夏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市中医医院宁夏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积淀生命中美的基因
《教育家》2024年第41期62-63,共2页陈忠 
南京六朝博物馆内,竹林七贤、陶潜等人物石刻,情驰神纵、慷慨任气、飘俊飞扬,成为中国文化“美的历程”的重要驿站。魏晋之美,上承先秦诸子百家,尽显清峻通脱之风骨,下启唐宋,涵育了开阔丰盈之气象。“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不为物役...
关键词:竹林七贤 优秀文化传统 清峻 先秦诸子百家 立命安身 美的历程 通脱 陶潜 
通脱法针灸联合理筋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大医生》2024年第14期102-105,共4页雷玉婷 
目的探讨通脱法针灸联合理筋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关键词:通脱法针灸 理筋正骨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浮针技术“通脱法”治疗颈性眩晕1例
《中国乡村医药》2024年第14期24-25,共2页候转转 许世兵 俞惠达 邬伟刚 魏苗苗 
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B20220313)。
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轻症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头晕、昏沉感,重者则天旋地转、视物模糊之感,伴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晕厥^([1])。近年来,颈性眩晕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其病...
关键词:通脱法 浮针 颈性眩晕 病案举隅 
通脱法浮针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广西中医药》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李彦文 刘洋 
目的:观察通脱法浮针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通脱法浮针 生物力学指标 临床观察 
繁钦之个性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29-34,共6页李洪亮 张宸睿 
繁钦是建安时期的著名文士,其个性“无俭格”,即行为洒脱,不受传统观念桎梏。秉持此一个性,繁钦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能够摆脱传统束缚,在文学题材上不拘格套,大胆创新。同时,繁钦这种“无俭格”的个性也渗入到具体作品中,其诗、文、赋都...
关键词:繁钦 无俭格 创新 通脱 
独特、清晰、真挚
《诗刊》2023年第21期8-8,共1页古马 
托尔斯泰为艺术总结了三条标准:独特、清晰、真挚。对诗歌的创作也可借鉴。先说独特。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的风格和印记,主体性不鲜明,不值一提。“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李商隐《高松》),因其出众,再远也能看到“高松”的形象。不同...
关键词:李商隐 千人一面 黄庭坚 托尔斯泰 通脱 随人作计 主体性 日常生活 
看得《丘山》似沟塾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3年第10期50-51,共2页李林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流传千载的这一陶诗名句里提炼出篇名的小说《丘山》,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设置,却不像《归园田居》那么散淡、安详和超然,能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轻松愉悦感。同是“丘山”,在陶渊明的吟咏中,是挣脱尘网、...
关键词:丘山 返归自然 陶诗 《归园田居》 愉悦感 人物的设置 通脱 适俗 
苏轼《赤壁赋》中水与月的文学况味——基于物象、意象、意境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5期15-19,共5页张干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世界遗产视野下中学生人文素养涵育研究”(C-c/2021/02/06)阶段性成果。
苏轼《赤壁赋》形式通脱畅达、状物虚缈若仙且述理深挚无穷,三者共同架构起篇章中韵致横生的文学兴味与美感表达,并使其成为文赋这一文学形式最高成就的代表。水与月作为篇章中重要的描绘对象,不仅从外在形式上串联起整篇文本,亦于苏轼...
关键词:象征意味 情感内涵 《赤壁赋》 述理 最高成就 苏轼 文赋 通脱 
《杜甫评传》
《特区教育(中学生)》2022年第7期65-65,共1页陈贻焮 
著名学者陈贻先生的力作,共3卷100多万字,被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全书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轮相辅,既通脱态肆又细针密线地为读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
关键词:细针密线 杜诗学 历史记述 杜诗注 诗艺 安史之乱 通脱 杜诗编年 
无尽藏的馈赠
《中国国家旅游》2022年第6期12-12,共1页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夏天,45岁的苏轼在与友人夜游赤壁后,写下了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美游记”的《前赤壁赋》。文章之美不仅源自华丽的辞藻、精巧的对仗,更在于其中包含的通脱达观的气概,足以作为古往今来、世世代代旅行者的写照。末...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前赤壁赋》 天地之间 对仗 通脱 旅行者 苏轼 点睛之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