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天忠[1] Cao Tianzhong
出 处:《史学月刊》2022年第9期15-18,共4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社会”(18FZS054)]
摘 要:革命与建设被公认是近代中国历史基本主题,革命是手段,建设才是目的,彼此之间应该是一种对立统一,尤其是前者向后者为转换的关系。就建设的最终目的而言,革命、教育都是国人选择的手段之一,因而无论是“革命救国论”与“教育救国论”的不同,还是“革命与改良”“告别革命”研究范式采取,思维方法上多强调了革命与建设之间的对立而忽略了统一,特别是前者向后者过渡、转化的方面,且与历史实际有不少出人。因此,从近代中国教育史视角切入,考察革命具体如何向建设过渡、转换和完成,就显得很有必要和具有代表性。
关 键 词:教育救国论 告别革命 思维方法 革命与改良 近代中国教育 革命救国论 对立统一 革命与建设
分 类 号:G529[文化科学—教育学] K25[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