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华[1] PENG Hua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武陵学刊》2022年第6期19-25,共7页Journal of Wul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17ZDA010)。
摘 要:人是时间性的存在,生与死是其两极。人又是有限性的存在,对不朽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愿望。“生死关怀”与“不朽关怀”,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与时间观念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在儒、释、道三教之中,对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占主流地位的是儒家和道家,达则为积极进取的儒家,穷则为独善其身的道家。中国古人试图通过“三立”、行孝、碑铭、行乐等以达到不朽,其中最根本的不朽还是声名不朽与精神永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