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联动,建构体系:中国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格局与思想(1840-19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秋惠[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出  处:《美术大观》2022年第11期60-67,共8页Art Panoram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晚清民国设计思想研究(1840-1949)”的成果之一。

摘  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物质文化、机器生产与工艺技术的传入,中国工艺美术以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产生变化,逐渐被具有学校性质、产教联动的工艺教育替代。就格局与类型而言,可分为教会工艺学校、洋务学堂工艺教育、民间女工传习所和清末新政之后的师范学堂、工业学堂及立足产区的工艺学堂。本文根据史料文献与新研究成果,论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近代转型与多元格局,并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其教育思想与教学特色,总结其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

关 键 词:工商立国 工艺教育 中体西用 产教融合 癸卯学制 女性自立 

分 类 号:G529[文化科学—教育学] J50-4[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K25[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