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恒威[1] 康文煌 Li Hengwei;Kang Wenhuang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杭州310058
出 处:《浙江学刊》2022年第6期25-35,共11页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心智的生命观研究”(20BZX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工认知对自然认知挑战的哲学研究”(21ZD0b1)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摘 要:预测加工被认为是一种能统一解释所有心智现象的基本机制。预测加工理论认为,脑基于模型进行预测,知觉是脑内模型的自发性预测信号与外界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号相互作用建构的结果。霍威、克拉克、斯旺森等人认为,预测加工与康德的心智理论有很深的渊源,并且康德的心智理论以赫姆霍茨为中介预示了预测加工。但奥兰迪、本尼、扎哈维等人对这种观点有异议。例如,他们认为,预测加工的具身性和生态心理学的解读与康德鲜有关联。通过考察当前关于预测加工与康德的心智理论之关系的讨论和争论,我们尝试论述预测加工与康德关于心智工作原理上的关联和差别。尽管预测加工与康德思想存在跨越历史的呼应,但这还不足以表明预测加工是康德思想的直接历史后承,更不能得出“预测加工根源于康德”这种过强的主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