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湘君[1,2]
机构地区:[1]梧州学院 [2]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
出 处:《文化产业》2023年第10期83-87,共5页Culture Industry
基 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西江流域疍民水上船歌文学与文献研究”(18BZW004);梧州学院教改项目“技能与情感缺失背景下‘诗礼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研究”(Wyjg2022A033);梧州学院2022年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蜑”“诞”“蜒”“蛋”“疍”这些字都用于指代南方某个部族。“蜑”作为本字,衍生出丰富的异体字或通假字之后,逐渐被“疍”字所取代。上述词均为低频词,组合能力不强,义域窄。这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异化,也是旧时礼法制度影响下的一种文化现象。朝廷、文人、陆地居民三方创设语用环境,“蜑”“蛋”“疍”的使用因此充满了不同的感情色彩。陆地居民将水上居民称为“蛋”户(民),含强烈的贬斥色彩。“蜑”的词性为中性偏弱贬义,既指宋代以前居住于长江流域的巴蜑,也指宋代岭南的水上居民。“疍”则含贬义色彩,仅指过去粤、桂、闽、琼、港、澳一带的水上居民。“蜑”“疍”于不同历史时期分属两族,二者不具有亲属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