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制度

作品数:60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杨高男吕锡琛王永平韩春萌张仁善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南京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胡同到四合院 和合和顺的城市空间
《中国民族》2024年第10期90-93,共4页赵雅丽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营建大都城起开始形成规模,历经明清时期的承继、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典型京韵文化特点、集各民族文化元素于一身,凸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空间。在北京,胡同...
关键词:名人故居 四合院 色彩装饰 老北京人 礼法制度 胡同 民族文化元素 生活空间 
《论语》解析
《村委主任》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论语·八佾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制定的,其内容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遵从周朝的礼仪制度。”【评析】孔子认为,历史是不能被割裂的,后一个王朝必然承继、沿袭...
关键词:郁郁乎文 礼仪制度 礼法制度 礼制文化 《论语》 孔子 周礼 周朝 
试论中国传统汉族服制“服妖”不祥的文化现象
《美术观察》2023年第8期71-72,共2页李晰 
历朝历代服饰制度的构建都遵循“上下有别、尊卑有序”这一核心内容。民众必须在合乎礼制范畴内装饰和美化自己,否则就会遭到“服妖”不祥的咒骂,更有甚者会给自己甚至家族引来杀头的祸患。但追求独特思想的“时尚”人士一次次突破束缚...
关键词:汉族服饰 衣冠服制 礼法制度 
礼法背景下由“蜑”至“疍”的异化演变与文化考察
《文化产业》2023年第10期83-87,共5页何湘君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西江流域疍民水上船歌文学与文献研究”(18BZW004);梧州学院教改项目“技能与情感缺失背景下‘诗礼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研究”(Wyjg2022A033);梧州学院2022年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项目阶段性成果。
“蜑”“诞”“蜒”“蛋”“疍”这些字都用于指代南方某个部族。“蜑”作为本字,衍生出丰富的异体字或通假字之后,逐渐被“疍”字所取代。上述词均为低频词,组合能力不强,义域窄。这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异化,也是旧时礼法制度影响...
关键词:语用环境 水上居民 组合能力 亲属关系 义域 通假字 本字 礼法制度 
恭俭正心的司马光家训
《家族企业》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杨威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公元1019年,司马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其时恰逢父亲司马池任光山县令,因此得名为光。司马光在父亲的教导下,7岁时便能诵出整篇的《左氏春秋》,并能讲解...
关键词:《左氏春秋》 司马光 山西夏县 五代十国 礼崩乐坏 礼法制度 司马池 光山县 
构建德性伦理的中国之难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1期202-202,共1页戴茂堂 李累 
伴随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中国对德性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展开。不过,构建德性伦理,在中国具有特殊的艰难。这种艰难就发生在中国伦理学内部。无论是中国传统伦理学还是中国当代伦理学都或隐或显地包含了对建构德性伦理不利的因素。中国...
关键词:西方德性伦理 当代伦理学 中国传统伦理学 中国伦理学 德性问题 规范伦理 礼法制度 道德规范 
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证成与现代化构建——以西南地区民族生态文化对生物资源的保护为切入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58-68,共11页沙家辉 
2021年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研究”(黔教合YJSKYJJ[2021]014)。
生物资源保护目标的落实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伟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以物种资源丰富和民族文化繁多而闻名于世。在历史进程中,西南地区诸民族的生态文化与生物资源保护之间形成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源于...
关键词:民族生态文化 生物资源保护 多重价值 礼法制度 现代化构建 
晋文公何以谓之“文”--“退避三舍”纵横谈(上)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1年第10期130-134,共5页张石山 
从晋文公的谥号说起《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五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儿说到的“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的谥号。谥法,是中国古代极其严肃的礼法制度之一。依古时谥法...
关键词:晋文公 礼法制度 谥法 卿大夫 谥号 重耳 晋国 公冶长 
乡饮酒礼阐释被引量:1
《炎黄地理》2021年第10期93-95,共3页周婧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乡饮酒礼的法律分析》,项目编号:04M2021117。
自古以来,酒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酒,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涉及到礼法制度、社交宴请等多个领域。乡饮酒礼是礼法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古代之礼虽历史悠久、纷繁复杂,但对现代人们的行为有着启示作用。古为今用,在社会生活中“礼”...
关键词:乡饮酒礼 礼法制度 古为今用 丰富的内涵 启示作用 生活  
“不教而诛”和西周法制
《清风》2021年第17期56-56,共1页黄震云 吴晓波 
成语“不教而诛”,现代词典普遍解释为不超文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笔者认为,将“教”理解为事发前的教育或警告,这其实并不妥当。“不教而诛”出自《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
关键词:德主刑辅 不予处罚 礼法制度 教而不诛 荀子 回归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