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夷之辨到价值认同:重审儒家天下观  

From the Debates about Hua and Yi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Value:Re-examining the Confucian View of Tianx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振宇[1] 刘飞飞 Zeng Zhenyu;Liu Feifei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8期12-26,共15页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20JZDW010)。

摘  要:华夷之辨以进退于礼乐文明为转化机制,侧重于“中国”的准入性。由此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促使学者在民族国家叙事面前坚持“文明国家论”,但这难以构成对民族国家叙事的真正批判。中国古代秉持的是不同于国家叙事的天下观念。儒家的天下观把仁义视为华夷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强调通过文德双修、爱人正我而使远人慕义来朝;希望通过施行仁政获得民心,维系天下,克服“国家”的强力色彩。宋人基于华夷之辨努力塑造“中国观”,对于“天下认同”已无多奢求。天下的价值认同维度得以可能,须经公私之辨的转化,其对身份、人格、权利的触及是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重申和证成。对于古人而言,“天下”与“国家”是两个根本对立的价值体,混同二者甚至产生了王朝倾覆的后果;对于今人而言,“天下”与“国家”代表了两种文明与历史形态,能否实现从“天下”到“国家”的观念转变,是一个古今交接的问题。

关 键 词:天下观 华夷之辨 仁义 民族国家 文明国家论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