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宇

作品数:70被引量:23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商鞅气论儒家新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心即天命:董仲舒政治哲学评议
《衡水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曾振宇 
董仲舒作为‚群儒首‛,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董仲舒从形上学高度论证‚民心即天命‛,凡是赢得民心的政权,一定是顺受天命的政权;凡是丧失民心的政权,必定也是被天命所否定乃至废绝的政权。通过剖析‚民心即天心‛‚仁,天心‛‚天为...
关键词:董仲舒 民心 天命 爱民  王道 政治哲学 
“自然”与“深爱”:王阳明孝论的特点及其人文价值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曾振宇 
具有内在性的良知如何在经验世界中实现自身的外在化和普遍必然性,是王阳明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孝解释良知的这一接转过程,是对上述问题比较切近人情的回答。具体来说,“四心”“四德”皆是良知的“表德”,孝直截了当由本心发出,...
关键词:王阳明   自然 念亲 良知 知行合一 
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
《孔学堂》2023年第1期32-43,126-138,共25页曾振宇 Zhu Yuan(译) 
孔子之“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在人类用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中,“目之”与“默识”蕴含直觉体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认识无法达到对本体的观念性把握,直觉体悟和信仰是接近本体的有效路径。仁内在于人性,具有先在性,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
关键词:孔子 曾子  人性 工夫论 
“天理自然流行”:程朱“天理”的三大特点被引量:1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25-34,F0002,173,共12页曾振宇 张晓冉 
程朱哲学体系中的“天理”无方所、无时间,但具有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天理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天理是宇宙生命共同体的道德根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善”。程朱以天理说仁,其中蕴含仁是人类自然权利的特色。仁作为先...
关键词:天理 无方所 无终始 自然权利 
从华夷之辨到价值认同:重审儒家天下观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8期12-26,共15页曾振宇 刘飞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20JZDW010)。
华夷之辨以进退于礼乐文明为转化机制,侧重于“中国”的准入性。由此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促使学者在民族国家叙事面前坚持“文明国家论”,但这难以构成对民族国家叙事的真正批判。中国古代秉持的是不同于国家叙事的天下观念。儒家...
关键词:天下观 华夷之辨 仁义 民族国家 文明国家论 
从华夷之辨到价值认同:重审儒家天下观被引量:11
《史学月刊》2022年第6期5-19,共15页曾振宇 刘飞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20JZDW010)。
华夷之辨以进退于礼乐文明为转化机制,侧重于“中国”的准入性。由此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促使学者在民族国家叙事面前坚持“文明国家论”,但这难以构成对民族国家叙事的真正批判。中国古代秉持的是不同于国家叙事的天下观念。儒家...
关键词:天下观 华夷之辨 仁义 民族国家 文明国家论 
张子乐教思想探析被引量:2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张小雨 曾振宇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编号:12AZD082)研究成果。
张载,字子厚,“北宋五子”之一,后人尊称其为张子。他向以知礼教礼为世人熟知,而在儒家教化体系中往往礼乐一体,故张子对乐教也有所论述。首先,他从重构儒家哲学本体论、宇宙论,以批评佛老、弘扬正学的伟大愿景出发,将气作为核心概念,...
关键词:张子 张载 儒家乐教 关学 气学 
“仁义之勇”与“血气之勇”:荀子对儒家勇观念的诠释被引量: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曾振宇 王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
荀子之“勇”,学界鲜有论述。“勇”作为一种道德能力与实现自我的道德驱动力,其内涵与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相关涉。“勇”一方面具有成物的特性,勇行强调的是追求社会性的道德生活,合乎仁的社会品格和价值理想;另一方面又具有成己的自...
关键词:荀子 仁义之勇 血气之勇 道德形而上学 
从“制礼作乐”到“删诗正乐”——论周代乐教文明的两次人文化转折被引量:3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39-147,共9页张小雨 曾振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2AZD082)。
中华文明相较西方文明的一大特点,是在较早时期便意识到音乐所具备的道德属性与教化价值,并自觉将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最终促使中国呈现出"礼乐之邦"的文明样态。但先民对乐教价值的认识存在漫长发展过程,周公"制礼作乐"与孔...
关键词:制礼作乐 删诗正乐 乐教 人文 观念史 
永嘉学派对程学话语体系的突破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222-228,共7页冀晋才 曾振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12AZD082)。
南宋初,因掌控儒学话语权的程学难以解决强国御辱、恢复中原等现实需求,儒学界兴起了一股谋求突破程学的学术思潮。永嘉学派以情欲论为突破口展开了尝试,程学话语体系本身的局限性也为其提供了突破的缺口。在对“情”和“欲”的概念诠释...
关键词:情欲论 永嘉学派 程学 话语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