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付华东 Liufu Huadong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2年第2期3-12,共10页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哲学直觉作为证据的合理性研究”(20BZX1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赖尔作出两种知识区分以来,道德知识的归类多了一个新的区分向度。在此区分向度下,郁振华与黄勇两人在对“良知”的归类问题上有着道德的“能力之知”与“动力之知”的争论。溯因分析表明,“郁、黄之争”可归因于双方在具体区分向度上有所差异,在“能力之知”概念理解上存在分歧,以及持反理智主义立场所导致的混乱。争论中两人可能存在着误把良知当作纯粹的知态概念、动力来源交代不清、忽略良知与命题性知识的密切关联等问题。通过质疑赖尔知识区分的反理智主义立场的正当性,可主张在理智主义立场下进行道德知识的归类:将道德知识理解为一种“谱系式”的知识概念,并把不同形态的道德知识统一在可“还原”为命题性知识的“Knowing-Wh”知识形式之下。如是可完成道德知识的新归类,以及对郁、黄之争的消解。
关 键 词:良知 道德知识 能力之知 动力之知 Knowing-Wh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