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艳
机构地区:[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南京210000
出 处:《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23年第4期42-43,共2页Early Education
基 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学前儿童意外伤害认知的教育干预研究”(项目编号:B-a/2020/01/27);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改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SSNU⁃JXGG2021YB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集聚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与风俗习惯。它来自民间,伴生于历史,我国早在先秦时代的《管子·正世》中就有记载:“料事务,察民俗。”在国外,“民俗”(Folklore)一词最早由英国人威廉∙汤姆斯于1846年提出并使用。目前,我国学界对民俗文化的分类并不统一,以“四分法”为主,如学者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划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精神民俗,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划分为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游艺的民俗、信仰的民俗;以“三分法”为辅,如王娟在《民俗学概论》中划分为物质民俗、风俗民俗、口头民俗,叶涛、吴存浩在《民俗学导论》中划分为物质民俗、意识民俗、行为民俗。国外同样对民俗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如日本学者柳田国男在《民间传承论》中将民俗文化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料、口承文化资料和心意现象资料,美国民俗艺术收藏博物馆以时代为分类标准,划分为原始民俗、古代民俗、近代民俗、当代民俗。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阶层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群体性和模式性、继承性和变异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文化礼制、性格特征都反映在民俗文化中,透过民俗文化,我们能够了解我国各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
关 键 词:物质民俗 中国民俗学 社会民俗 钟敬文 民间传承 乌丙安 柳田国男 四分法
分 类 号:G612[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