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看汉宋礼学诠释重心的转变  

A Study on the Ritual Interpretation Transition from Han to Song Dynasties Based on“Music Comes from the Inner Mind While Rite from the Appeara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殷慧[1] 刘文鹏 Yin Hui;Liu Wenpeng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4期29-38,共10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ZD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X010)。

摘  要:《乐记》“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一语,历来为学者所关注,但他们对此语的诠释又存在一定差异。汉唐儒家以郑玄、孔颖达为代表,郑玄着重强调礼敬乐和的功能,孔颖达进一步深化礼之于人的内在作用,以阐明礼乐内外相养之功。以朱熹和杨简为代表的宋代学者,则注重探讨礼乐的内在心性根据,朱熹将礼对释为“心中之理”,从而消弭了汉唐以来人与礼之间的疏离、隔绝,又以“心中之情”释乐,则将乐的实用性、经验性转向心性伦理层面;杨简则以一“心”涵摄礼乐,而拒斥礼乐的内外分别。对礼乐的不同诠释不仅反映出汉宋学者治学方法的差异,又显示出他们不同的现实关怀。

关 键 词:儒学 礼乐 《乐记》 汉宋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