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从生活世界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再论简帛文献的先秦儒学诗学传统  

“Bi”:Bridging Secular Living to Moral World—A Further Discussion of Pre-Qin Confucian Poetic Tradition as Seen in Bamboo Slips and Writing on Silk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欣[1] WANG Xin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管子学刊》2023年第2期93-103,共11页GuanZi Journal

摘  要: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是一部专门的诗学文献,其中“比”作为重要的阐释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既有显性的如“譬”“拟”“喻”“犹”等方式,亦有隐性的如“亲切譬喻”“类比取义”等方式。“比”通过诗文的生活世界,架构了通向孔门儒学道德世界的桥梁。帛书《五行》中列举的“目而知之”“譬而知之”“喻而知之”等,同样具有“向善”的道德属性。孔门诗学中这些“比”的具体方式,与“兴”共同构成了先秦儒学诗学传统中的经典阐释方法。

关 键 词:“比” 《孔子诗论》 简帛文献 道德世界 诗学传统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