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海忠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49-50,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理”这一语词在魏晋时期引起了思想话语的重视,一般认为这为宋代理学的兴起隐伏了基础。汤用彤早倡此说:“《周易》原有穷理尽性之说。晋代人士,多据此而以理字指本体。……此于中国哲学理论之发展有甚深之关系。”关于魏晋玄学之“理”与宋代理学的“理”的具体关联,钱穆认为作为宋代理学三纲的所以然、必然、本然均已被王弼指出,“此后宋儒言‘理’,亦无逃此范围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7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