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尽性

作品数:82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磊周浩翔向世陵陶志琼唐代兴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理学观念对宋画范式的塑造
《文艺争鸣》2024年第8期177-183,共7页王百汇 张群 
宋画在风格和画面意涵方面均有别于其他时期的绘画,这种现象根源于其时期流行的理学。理学萌芽于魏晋,成熟于宋,其所探寻的“天理”“常理”等核心理念及所提倡的“求理”“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等思维方式,分别作为宇宙观、价值观及...
关键词:同构关系 中国绘画史 格物致知 穷理尽性 长时段 宋画 范式 思维方式 
茅厕不值得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第7期55-55,共1页陈恒舒 
说起朱敦儒,我们一般会想到他那几句很有名的词,比如“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这篇《东方智士说》是他为数不多的传世文章之一,保存在南宋文人赵与时的笔记《宾退录》中。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关于它的...
关键词:朱敦儒 南宋文人 寓言故事 穷理尽性 疏狂 南宋理学家 核心要义 
穷理尽性,放言遣辞——论邵雍理学诗之文哲互见
《今古文创》2024年第13期38-40,共3页苏翀 
邵雍的理学思想脱胎于“先天八卦”,其学术成就主要集中于术数学,学术代表作《皇极经世书》融合了其易学成就,蔚为大观。诗歌创作上,邵雍以其特有的“击壤体”为世人所知,并录于《伊川击壤集》。邵雍理学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倾向...
关键词:术数 《皇极经世书》 击壤体 理学诗 
湖南理工学院:止于至善,穷理尽性
《高中生之友》2023年第21期12-13,共2页大白胖墩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湖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是“至善穷理”。“至善”来源于《大学》,是指做人要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穷理”来源于《易传》,是指治学要穷尽天下之理。在湖...
关键词: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校训 湖南理工学院 工程应用型本科 一所 穷理尽性 道德境界 
惟妙惟肖摹外形,穷理尽性写精神:曾鲸人物画造型观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50-58,共9页李俊 
曾鲸是一个技法非常全面的画家,又不同于一般职业肖像画家。他受到西洋艺术的启发,在传统“江南法”与白描肖像的基础上,创造了“墨骨傅彩”的新技法。同时,曾鲸更重要的贡献是他站在传统“形神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有的造像取形方...
关键词:曾鲸 肖像画 造型观 惟妙惟肖 
魏晋玄学中的“理”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3期6-7,共2页胡海忠 
“理”这一语词在魏晋时期引起了思想话语的重视,一般认为这为宋代理学的兴起隐伏了基础。汤用彤早倡此说:“《周易》原有穷理尽性之说。晋代人士,多据此而以理字指本体。…此于中国哲学理论之发展有甚深之关系。”理学研究者陈荣捷认为...
关键词:魏晋玄学 穷理尽性 汤用彤 宋代理学 陈荣捷 《周易》 
魏晋时期“理”的演变与刘勰“立文体道”的观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45-49,112,共6页张源旺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学科视域下晋宋中观般若学的美学化研究”(编号:20ZWD002)。
在魏晋玄佛合流思潮下,“理”经罗什门下的僧叡、僧肇等人的理解与诠释,逐渐成为完善体道观念、重塑体道思想的关键概念。竺道生经由注疏《法华经》对体道思想中的“理”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刘勰突破固守一经的旧有模式,透过道生“以...
关键词:“理”思想 刘勰 穷理尽性 圣不异理 以文诠理 立文体道 
程颐人性论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60-68,115,共10页伊雷 
程颐言“性”有着“本体”与“工夫”上的双重维度:在“本体”层面言“性”,其主要关注的是人之善恶本原的认识问题;在“工夫”层面言“性”,其关注的则是人之如何成圣的实践问题。从“本体”高度言“性”,将“理性命”与“心性情”问...
关键词:理性命 心性情 善恶本体 人之成圣 穷理尽性 
魏晋玄学中的“理”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49-50,共2页胡海忠 
“理”这一语词在魏晋时期引起了思想话语的重视,一般认为这为宋代理学的兴起隐伏了基础。汤用彤早倡此说:“《周易》原有穷理尽性之说。晋代人士,多据此而以理字指本体。……此于中国哲学理论之发展有甚深之关系。”关于魏晋玄学之“...
关键词:宋代理学 魏晋玄学 穷理尽性 汤用彤 《周易》 
刘沅易道会通思想研究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52-60,共9页张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易学思想与儒释道文化融合”(16ZXA001)。
刘沅是清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学者,毕生致力于构建以易学为核心、以儒学为本宗、儒释道相互融通的恢弘学术体系,易学与道教的思想文化会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沅敏锐地洞悉到"穷理尽性"是贯通儒道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他以《周易...
关键词:刘沅 易道会通 易学 道教 穷理尽性 巴蜀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