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创生性公共艺术形态研究——以淮安“西游”形象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施锦诚 沈沁榆 于文龙[2] 

机构地区:[1]淮阴工学院 [2]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出  处:《美与时代(城市)》2023年第4期58-60,共3页

基  金:淮阴工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建筑图式分析与应用研究”(202211049004Z)研究成果。

摘  要: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关 键 词:大运河文化带 公共艺术 西游记文化 图式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