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龙

作品数:25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运河文化图式城市色彩公共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视界》《上海纺织科技》《机械设计》《大众文艺(学术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阅享”主题书店空间设计》
《上海纺织科技》2023年第9期I0018-I0018,共1页于文龙 
作品说明:通过“阅享”主题书店空间设计,达到追求人文、艺术、创意的生活本质,使书店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打造生活与读书融合的目的。通过书店和阅读彰显生活应该有的精神面貌,使书店成为城市里温暖的一个空间,使其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
关键词:实体书店 体验模式 文化综合体 空间设计 精神面貌 文化品牌形象 地域特点 多元化 
推本求真,推测结合:秦焕古宅推测性复原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2023年第3期91-95,共5页于文龙 李鑫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SJZDI145);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YSC012)。
具有地域特征的传统人居建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以秦焕古宅的布局与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推本求真,推测结合的思路,借助图式理论构建与剖析其历史性形态的原真性,着重对其建筑布局、基本构造与历史原真性进行测绘并根据相...
关键词:传统人居 大运河文化带 图式 原真性 古宅 
大运河文化带创生性公共艺术形态研究——以淮安“西游”形象为例
《美与时代(城市)》2023年第4期58-60,共3页施锦诚 沈沁榆 于文龙 
淮阴工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建筑图式分析与应用研究”(202211049004Z)研究成果。
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公共艺术 西游记文化 图式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传统人居图式研究——以“徐淮扬”三城为例
《华中建筑》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于文龙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图式研究”(编号:18BG12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人居图式研究”(编号:2018SJZDI145)阶段性成果。
大运河将不同性格的城市以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大运河文化城市带,而大运河城市及其街巷、建筑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记录并传达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徐州、淮安、扬州是江苏境内大运河文化带长江以北部分的...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传统人居 图式 
淮安河下古镇传统宅院知识科普及形态图式解析
《科技视界》2023年第3期6-8,共3页施锦诚 余婷 于文龙 
淮阴工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建筑图式分析与应用研究(202211049004Z)。
图式是一种对于某类活动、现象及事物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或认识结构。大运河传统人居的图式语言就是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主体在长期与大运河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人居营造经验...
关键词:河下古镇 传统宅院 图式 大运河文化带 
活力复兴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设计--以淮安河下古镇为例被引量:2
《艺术家》2022年第9期19-23,共5页李鑫 于文龙 吴富钢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792);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应‘运’而生的江苏传统建筑图式研究”(项目编号:18YSB003)的成果。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曾名“北辰镇”,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时至今日,河下古镇的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等主干街巷空间肌理完整,明清建筑风貌保护良好,商贾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等气息浓郁,各地...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 明清建筑 公共空间环境 居住质量 风貌保护 空间肌理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建筑保护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民居推测性复原研究——以李正泰、陈幼斋宅为例
《设计艺术研究》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于文龙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SJZDI14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SB003)。
以李正泰宅和陈幼斋宅为代表的淮安地区传统建筑是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容器,承载并昭示了一个时代的经济水平、文化传承、人文风貌和社会进程。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审美的变迁发展,开端往往是从建筑形式上最先表现出来,从古典主义设...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传统民居 推测 复原 
新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被引量:2
《机械设计》2021年第12期I0034-I0035,共2页于文龙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SJZDI14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SB0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被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如果新技术、新材料得到合理利用则可以大幅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缩短施工期限、提高建筑的功能性。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新材料的应用具有更加严格的规则和要求,相关...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 传统建筑材料 建筑设计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 建筑工程 可持续发展 施工期限 环保效益 
基于图式语言认知的淮安“三联城”形态分析
《装饰》2019年第9期136-137,共2页于文龙 李雯雯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图式研究”(编号:18BG121)阶段性成果
大运河文化是我国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深入挖掘、整理大运河文化,就是要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沿线的传统建筑及人文景观等物质载体。图式理论的介入为传统人居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根据相关案例,本文推导出淮安"三联城"图式系...
关键词:大运河 图式系统 人居形态 
大运河文化语境下的淮安河下古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被引量:5
《设计》2017年第17期154-155,共2页金梦凡 黄周珑 于文龙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049077X)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淮安河下古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考察、资料分析与访谈等手段,总结了淮安地区人居环境形成的内在原因和外在特征,揭示大运河文化在建筑与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规律。明确在利用中形成大运河文化完整、真实和可持续的保护思路,...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 人居形态 发展 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