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体对民间信仰影像化表达的态度与变迁——基于大理剑川影像民族志实践的反思  

The Attitude and Change of Cultural Subjects to the Visual Expression of Folk Beliefs: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e of Ethnography in Jianchuan,Dal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靖江[1] 赵雯静 Zhu Jingjiang;Zhao Wenjing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23年第5期1-7,共7页Movie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民族志电影史”(编号:18BC041)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代人类学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针对田野研究与民族志书写范式,不断修正表述危机的问题,强调主位文化的深层次表达。把当地文化作为可读的文本,把研究者作为文化的翻译者和书写者,需遵循将田野资料“变熟为生”[1]的基本策略,回归本土文化并描述和阐释共通语言,以促成跨文化交流。在调查中通过影像手段直接记录文化事项,使田野资料较为通俗易懂的优势逐渐明显。影视人类学作为从人类学发展而来的重要分支学科,至今已有一套专业的田野影像工作方法--通过影像手段来呈现、解释文化符号背后的意义,增进对当地人文化性格、精神世界和社会图景等地方性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

关 键 词:跨文化理解 基本策略 影视人类学 田野研究 书写者 田野资料 影像民族志 民族志书写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B933[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