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书写

作品数:117被引量:31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银兵赵旭东王永健张士闪董迎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结构与解构:民族志书写的整体性探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3-43,共11页于中鑫 李银兵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黔桂滇仡佬族傩文化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9GZZD14)。
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民族志书写中的两个侧面,在民族志书写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民族志阶段,立足于对科学理性、客观性及关系性的认识与理解,民族志书写的结构化实践逐渐形成,整体性在科学民族志书写中得以正式...
关键词:结构 解构 民族志 整体性 
流动的疆域: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跨物种民族志书写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81-92,157,158,共14页李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参与式艺术‘协商性’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EA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后人类主义理论日益影响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创作,社会参与式艺术以“跨物种民族志”作为新的书写方式,主张促进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互动与共生,传统意义上静态的“物质”被视作独立的行动者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这一过程重新定义了艺...
关键词:社会参与式艺术 跨物种民族志 物质转向 本体论转向 跨物种协商 
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纪录片创作策略研究——以《一百年很长吗》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欧阳雨露 
本文通过影视人类学相关理论方法,来解读分析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的创作策略。在影视人类学的视野下,纪录片通过参与观察与影像深描的方法,将诗意与纪实美学相融合,进行影像文本书写,展现其真实性、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创作特征。体现...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纪录片 影像深描 民族志书写 
深描文化景观,保存文化记忆——《西藏最后的驮队》对民族志书写的拓展
《阿来研究》2024年第2期234-242,共9页李冠华 周燕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审美共同体研究”(18ZDA277)阶段性成果
加央西热的《西藏最后的驮队》(下文简称《驮队》)是西藏文学史上第一部获得鲁迅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的作品。全书以“藏北驮盐”“盐粮交换”和“村里的故事”三个方面的故事内容,全景式地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藏北牧民的“日常劳...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 文化记忆 文化景观 报告文学 劳作方式 民族志书写 精神信仰 加央西热 
共时与深描:论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书写方法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64-174,共11页罗易扉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中国西南边地风俗器物的民族志研究”(24DA001)。
人类学小型社会的人工制品具有特殊的文化表征意义,例如并置在华丽仪式场所的舞者面具、祖先雕像、头饰和华丽权杖,因此这些物成为人类学者研究的关键文化文本。那么,人类学者应如何书写非西方小型社会物的民族志?这是一个关于非西方物...
关键词:共时与深描 物的民族志 后结构人类学 小型社会人工制品 人类学方法论 
全球史观与海外艺术民族志书写被引量:1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第5期113-122,共10页王永健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球化时代对海外艺术民族志的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艺术研究方法和学科界限均提出了挑战。民族志能够将研究对象予以整体性观照,并把经验材料研究转变为民族志文本。艺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艺术学科的根本标志在于民族志。历史学关...
关键词:全球史观 艺术民族志 艺术人类学 全球化 他者 
论赫伯特诗歌的民族志书写
《当代外国文学》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何宁 
作为一位杰出的苏格兰诗人,赫伯特在他的作品中通过语言、风格和主题的双重性揭示了当代苏格兰诗歌和文化的复杂性。本文将赫伯特的诗歌作为当代苏格兰的民族志来予以研究,并探讨他在诗歌创作中对苏格兰性的理解。他用苏格兰语来改写英...
关键词:W.N.赫伯特 英国诗歌 民族志 苏格兰 
通过聆听:对“声音民族志”书写的回顾与重思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徐欣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20;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声音生态与当代社会音乐文化建设”,项目批准号:21AD006。
声音与听觉构成一个共同体,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在于论证其同一性,而是基于两者的差异,讨论音乐人类学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民族志”,聆听在声音民族志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果丧失了对声音敏锐的感受力,如何以音乐这种体验艺术为对象、以...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 声音民族志 聆听 声音现象学 
影视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生机制与实践探索——以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为例
《电影评介》2024年第14期101-106,共6页冉芳 张海彬 
成都大学传统工艺研究院2023年度课题“藏彝走廊传统工艺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挖掘与转化研究”(编号:CTGY23YB04);广西文化和旅游智慧技术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课题“元宇宙促进中国-东盟文旅融合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编号:CTST23006)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以“艺术的社会介入功能”为观察视角,观照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知识生产;以“艺术的体制性”为...
关键词:影视艺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志书写 
以人为媒:亳州二夹弦的影像民族志书写
《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王序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亳州二夹弦传承人影像民族志调查”(AHSKQ2022D166)。
为对亳州二夹弦进行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并浸染其中,需要引入别样的研究方法。影像民族志是介入地方文化的“一剂良方”,或可尝试跨学科的文化“深描”,书写转型期亳州二夹弦传承人的个体情感。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以人为媒”:首先,研究者...
关键词:影像民族志 亳州二夹弦 以人为媒 写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