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

作品数:417被引量:61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朱靖江鲍江徐菡梁君健雷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哈萨克族节日叙事的共同性与逻辑性——影视人类学作业《夏牧季的古尔邦节》及其试验性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刘贝贝 刘湘晨 解媛深 
影像构成和文本阐释,两种学术文本各自独立表述,还是不可或缺的互为印证?彼此担当何种使命、又有各自何种功能与侧重?这是影视人类学历来的学术“纠结”。《夏牧季的古尔邦节》是一部看起来结构清晰、叙事简单的影视人类学田野作业,更...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节日仪式 共同性 逻辑性 
浅析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历史、理论范式与实践展望
《文化学刊》2025年第1期215-219,共5页朱向羽 
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建构是以民族学、人类学为理论基础,影视媒介为传播载体,通过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进而对人类生活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的学科。影视人类学作为交叉的多学科理论范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将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思想以影视...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 影视人类学 学科实践 学科发展 
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纪录片创作策略研究——以《一百年很长吗》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欧阳雨露 
本文通过影视人类学相关理论方法,来解读分析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的创作策略。在影视人类学的视野下,纪录片通过参与观察与影像深描的方法,将诗意与纪实美学相融合,进行影像文本书写,展现其真实性、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创作特征。体现...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纪录片 影像深描 民族志书写 
农村换工互助制度的影视人类学考察——以纪录片《宜昌薅草锣鼓》和《老人会》为例
《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李文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中国影视人类学发展进路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19CMZ028)阶段性成果。
换工搭伙的互助形式在湖北宜昌传统农村社区是特定的生产与生活阶段的农民生存之道,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宜昌薅草锣鼓》和《老人会》在文化复原和文化实录的影像拍摄实践中各取其优,以不同表达方式对之进行视觉传播,透视民间文化艺术衍...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宜昌薅草锣鼓》 《老人会》 人类学纪录片 换工互助 
影视人类学视域下凌源皮影戏的研究取径与价值阐释
《文化学刊》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朱向羽 岳筱宁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内蒙古高校非遗影像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224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影视人类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本文搜集整理出有关凌源皮影戏为题材的纪录片、专题片约20余部(集),以时间为轴线,研究梳理有关凌源皮影戏的纪录影像,探索时空界限,展现人类学研究的多元繁荣生态,浅议...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凌源皮影戏 传承保护 
多模态视域下的影视人类学及其示范意义
《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46-59,M0003,M0004,共16页富晓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影视人类学的理论反思与应用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AS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具有多感官、多媒介、多主体合作等特征的多模态人类学,日益成为当今人类学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展示出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数字革命给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是,人类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诸多讨论却逸离了新技术取向,转向基于符...
关键词:多模态 影视人类学 多感官 多媒介 合作网络 社会行动 
“新时代·新视野·新影像”——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第十三届年会学术综述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陈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项目编号:09@ZH013)“中国节日影像志”子课题:“拉萨春节”(项目编号:YXZ2023002);“拉萨雪顿节”(项目编号:YXZ2018027);“藏族赛马节”(项目编号:YXZ2016002);“藏族香浪节”(项目编号:YXZ2015021);“藏族新年”(项目编号:YXZ2014009)。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我国影视人类学学科建设与跨学科实践,加强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融合,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东华大学以“新时代·新视野·新影像”为主题,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族学学会影...
关键词:民族学 影视人类学 服饰人类学 新文科 
主持人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4年第1期106-106,共1页巴胜超 
本栏目共4篇文章,涉及赫哲族、苗族、傈僳族、纳西族、布朗族、景颇族、怒族、回族、傣族、彝族等民族的文化影像志研究。其中,朱靖江的《文献、表达与传承:影视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影像志》,通过“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傈僳族 影像记录 视听语言 布朗族 景颇族 赫哲族 主位 
文献、表达与传承:影视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影像志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4年第1期107-120,共14页朱靖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为基础的中国影视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21BSH151)阶段性成果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余年来也在文化抢救与活态传承的大潮中,进入影音文献的生产进程中。当代民间文学影像志兼具不同的文化功能:一方面是以“文化救险”为宗旨,运用影像媒介的写实记录能力,建构抢救...
关键词:民间文学 影视人类学 文化深描 非遗传承 
《影像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专题主持人语
《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14-14,共1页朱靖江 
在影视人类学的学科视域当中,影像民族志无疑具有核心意义。作为一种以视听媒介进行叙事、表意的人类学文本,影像民族志的学术定义、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等学术合法性问题,都还处于悬而未决的边缘状态。即便如此,近十余年来,...
关键词:影像民族志 影视人类学 理论与实践 边缘状态 学界同仁 学术定义 核心意义 评价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