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三种反思路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牟方磊[1]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学主体性”理论一经刘再复提出便引发了热烈讨论^①,其作为新时期文论史上的一个轰动事件,已经终结,但“文学主体性”作为一个文论真问题,却并未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论史效应也愈益凸显:一是肯定性效应,诸多支持者以不同方式继承、发展、深化、完善“文学主体性”理论,最具体系性的论著是陆贵山的《审美主客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九歌著、畅广元审定的《主体论文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二是反思性效应,很多学者从不同路径入手反思了“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困境与缺失。本文主要关注其反思性效应。

关 键 词:文学主体性 陆贵山 新时期文论 畅广元 文论史 九歌 刘再复 主体论文艺学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