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体性

作品数:177被引量:2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詹艾斌黄文祥方亭周志雄洪治纲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被忽视的先验性能量——从文学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被引量:1
《西部文艺研究》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仵埂 欧阳嘉欣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理论四十年‘主体性’问题的生成与演进”(项目编号:2020H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从李泽厚的人类主体性心理结构开掘出了个体主体性的先验性话语——文学主体性理论。这一先验维度在90年代的理论流变中不啻未被深入开掘,反而因着重强调主体性的经验维度,削弱了主体性在文艺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意义,...
关键词:先验性 能量 文学主体性 主体间性 
论文学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复式结构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杨春时 
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文学主体性论争,产生了主体性文论。21世纪初,笔者提出了文学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文论做出了反拨。但主体性文论与主体间性文论都不能全面地说明文学的性质,因此笔者对主体间性文论做出了反思,并且有了新的建构...
关键词:主体间性文论 文学主体性 主体性文论 复式结构 审美层面 西方古典文论 论文学 主体间性理论 
论文学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复式结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6期94-95,共2页杨春时 
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文学主体性论争,建立了文学主体性理论。21世纪初,笔者提出了文学的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文学的性质不是主体性的,而是主体间性的。这个观点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形成文学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
关键词:文学主体性 复式结构 主体间性理论 论文学 文学理论 主体间性转向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20世纪80年代 
论晚清文学的“事件化”--以“华工禁约”事件的文学书写为例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年第4期254-270,共17页徐先智 
安徽省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1)”(2021xsxxkc149)的阶段性成果。
晚清文学与舆论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过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文学在两者关系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晚清文学被舆论所规训,在创作题材、表现的观念与表达方式等方面,都会被某一现实舆论事件所强烈“吸引”,从而被动地介入对特定“事件”的表...
关键词:晚清文学 “事件化” 华工禁约 文学主体性 
“及物”的人类智慧与“非及物”的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性语境下文学的主体性难题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51-61,共11页吴翔宇 张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视域下儿童文学发展史”(21&ZD257)
从文学知识生产与消费的系统看,人类智慧是及物的、动态的、具体鲜活乃至变动不居的关系之域。它至少包涵三层价值:在知识层面,是时空交互中身心敞开的通感式的深度联想;在情绪层面,是蕴含认知的选择性关闭中引而不发的文气;在批判层面...
关键词:人工智能 知识生成 情绪价值 批判力 文学主体性难题 
文学主体性理论:缘起、论争与评价
《新华文摘》2023年第15期165-165,共1页
李若愚、汪正龙在《湖北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撰文指出,文学主体性理论受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影响,二者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与人性论之争,共同推动了人学主潮的主体性转向。文学主体性的核心是“内宇宙”,即对人物的精神...
关键词:文学主体性 主体性实践哲学 主潮 精神主体 李泽厚 人道主义 人性论 内部结构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三种反思路径
《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118-125,共8页牟方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8)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主体性”理论一经刘再复提出便引发了热烈讨论^①,其作为新时期文论史上的一个轰动事件,已经终结,但“文学主体性”作为一个文论真问题,却并未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论史效应也愈益凸显:一是肯定性效应,诸多支持者以不同方式...
关键词:文学主体性 陆贵山 新时期文论 畅广元 文论史 九歌 刘再复 主体论文艺学 
文学主体性理论:缘起、论争与评价被引量: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63-70,共8页李若愚 汪正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19ZDA262)。
文学主体性理论受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影响,二者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与人性论之争,共同推动了人学主潮的主体性转向。文学主体论的核心是“内宇宙”,即对人的精神主体内部结构的强调。这一观点引起了文学规律的内外之争和...
关键词:主体性 文学主体性 文学主体论 李泽厚 刘再复 
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的潜在话语资源被引量:3
《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67-75,共9页泓峻 
除了大家熟知的显性话语资源,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还有三种潜在话语资源:胡风的文艺思想、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1981年重印的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与胡风文艺思想有暗合的...
关键词:文学主体性 话语资源 胡风 现代主义思潮 中国传统观念 
《草房子》:记忆中国童年情感被引量:4
《小说评论》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李利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研究”(17BZW028)阶段性成果。
一、《草房子》出现前的1980年代:儿童文学的民族意识与文化自觉同新时期文学思潮保持一致,儿童文学主体性的焦点也指向了“人”的问题,具体就是解决“儿童”的主体性建构,其直接表现就是在作品中塑造什么样的孩子。1980年代初的儿童文...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儿童文学 文学主体性 曹文轩 铁凝 主体性建构 《草房子》 儿童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