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美玲
出 处:《幼儿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18-20,共3页Research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摘 要:儿童和哲学思维都具有原始性。儿童能够进行哲学思考,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儿童哲学就是将儿童与哲学思维的本原性联系展现出来,认为儿童具有进行哲学思考的能力。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1]。生活中,儿童常常表现出好奇好问的特点,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新奇,并常常刨根问底。儿童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哲学的终极问题不谋而合。儿童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地提出诸如“我从哪里来”“月亮为什么要跟我走”等看似简单却玄妙的问题。成人由于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对儿童的提问经常给予不理睬或敷衍的态度,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自己智力贫乏、远离真理世界,而且会与儿童的关系渐渐疏远,甚至可能扼杀儿童的好奇心以及独立探究知识的兴趣。本文将以儿童哲学为基础,考察学前儿童提问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哲学思维特质,并探讨如何科学地对待学前儿童的提问。
关 键 词:儿童哲学 学前儿童 哲学思维 雅斯贝尔斯 终极问题 原始性 思维特质 刨根问底
分 类 号:G612[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